
人一旦上了年纪,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怀旧倾向(没有说你们老的意思)。要么喜欢回味儿时的气味,要么喜欢回味童年的玩具。今天,就来聊聊跨越几十年的乐高说明书演变。
许多乐高资深 AFOL 都有一个共同抱怨:现在的说明书也太简单了!

那些年,一座城堡不到 50 步就能拼完,现在一个小场景可能就有 50 多页说明书。沉甸甸的一本,有人拿起来成就感爆棚,有人则是胆战心惊。
那么问题来了:乐高说明书真的是“简化”了吗?还是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时代看变化?
两版套装的对照触发的思考
就比如以前 6074 黑鹰堡垒有 201 个零件,却只有 36 步,6077 森林人的河流堡垒有 357 个零件,更是只有 22 步。

而 2022 年的 40567 森林藏身处是 6054 森林人的藏身处的直接重制版,差别更是一目了然。
- 6054 森林人的藏身处(1988)
- 零件数:201pcs
- 说明书:20.3×15.2cm,16 页,23 步
- 40567 森林藏身处(2022,GWP)
- 零件数:258pcs
- 说明书:17.1×12.7cm,67 页,52 步

同一主题、相近零件量的两套说明书,页数与步骤数的差异惊人。新版页数是旧版的 4 倍多,步骤数也翻了一倍还多。于是,关于“说明书被过度简化”的抱怨再次被提起。
相比于旧版说明书更加原始的处理方式,零件用浅白描边,已完成的部分一片深灰+黑色描边,新版说明书新增了步骤配件清单,红色高亮提示当前需要拼的部分。
旧版 6054 的逻辑是:按层堆叠,从底座一路往上,像 3D 打印一样。

新版 40567 则是:先拼右边,再拼左边,再切回右边。随着袋号系统加入,这种拼法其实是为了方便分阶段搭建。
虽然总有些人还在怀念“一次把所有零件倒出来翻找”的混乱快乐,但编号袋的好处不容否认。我们可以中途停下来吃饭或去忙别的事,也不再害怕拼错找不到零件。
拆袋狂欢和理性分类建造之间,总要做出选择。
回到更早之前 ——手绘时代!
你知道吗?乐高说明书曾经是手绘的。
乐高员工会先拍摄拼搭过程照片,再用描图纸把轮廓画出来。
像 1964 年的 323 火车,共有 253 颗积木,但整个说明书只有 6 步,且视角始终一致。这种“固定角度 + 大块拼搭”的画风很明显来自手绘流程。

再到后来的 1650 马士基集装箱船,说明书出现明显的电脑辅助痕迹。

乐高公司历史学家 Kristian Reimer Hauge 也证实过,乐高集团在 1982 年开始使用名为 Panther 的说明书软件。
2002 年换成了新软件,功能更强。
比如 2003 年的 7470 探索频道:发现号航天飞机-STS -31 说明书里出现了步骤配件清单,就是现在常见的那种小框框。



有意思的是,2004 年乐高官方面向玩家的数字建模工具(如 LDD)出现,影响了建模与说明的制作逻辑。
工具越精细,说明书能呈现的信息就越丰富,“颗粒度更细”的步骤自然出现。
编号袋系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看到编号袋是在 4757 阿兹卡班的囚徒:霍格沃茨城堡(2004)与 8421 移动起重机(2005)出现的(如果记忆没出现偏差的话)。

有些大套装坚持不编号,比如 21037 地标建筑:比隆乐高体验中心。

乐高建筑系列直到 2018 年的 21041 中国长城才正式告别不编号袋的日子。
不过,关于编号袋的进化史,已经值得另开一篇了。
写在最后
乐高说明书这些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手绘到电脑辅助,从纯步骤图到增加零件清单与装配提示,从“一次性倒光零件”到编号袋分步骤建造。
变化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争议。
它更清晰、更友好,但也更碎片、少了点“探索的野性”。
未来说明书也许会完全数字化,也许会出现 AR 引导。
但无论说明书怎样变化,乐高的核心从未改变:探索、自由与想象。
就像我们总是会忘记某些知识,但是又在后来一遍遍的学习。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