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还记得酷玩潮几天前(3月18日)刊发的那篇稿件《圣城巡礼——带你走进乐高版耶路撒冷的世界!》吗?你一定还记得那个“大而美”“酷而冷”的耶路撒冷吧?对!就是酷友们留言“也想要!”“太帅了!”“无话可说!”的那个黄橙橙金灿灿的大家伙。

 

趁热打铁,今天,我们想为大家分享酷玩潮编译的另一篇文章,这是来自“BrickNerd”的特里萨与“乐高微缩沙盘之神”罗科(Rocco Buttliere)的访谈对话。在一问一答中,听作者将乐高版耶路撒冷的创作心路及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娓娓道来。从中,或许你会有一些崭新的发现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 前文回顾:乐高版耶路撒冷,这个复刻品的尺寸是令人惊叹的,达到了惊人的260厘米×178厘米。据说,因为受到巴西圣保罗一家博物馆的委托,罗克花了110天时间,使用超过114000块乐高积木,才最终设计制造完成……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圣殿山与第二圣殿

特里萨:感谢罗科接受此次采访,制作这种大规模模型确实是个重大挑战,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你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个人见解吗?

罗科:这确实是个重大挑战!因为使用颗粒的体量和数量都是很庞大的。新颗粒的组合方式难免会有些或大或小的差别,我会用经常使用的8×16螺柱网格来连接它们。当然,我也会事先规划好每个单独区域的边界,然后用立柱和栅格填充内部。有些边界是用8×16的结构来托架,然后用砖块来达到区域划分的目的。

或许大家看不出来,这个作品被我划分成7个大部分总共20多个小区域,单单使用8×16和8×8的板盖住地面上的网格,就用了3000到5000块砖。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模型的一端只有3块砖的底部结构,但另一端一直延伸到20块砖的底部结构!

特里萨:对于这种规模又需要分区域搭建的建筑,怎么保证运输安全和结构稳定呢?

 

罗科一般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会将整个景观的概览地图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如果作品是受人委托的,就像耶路撒冷这个作品,那么跟客户沟通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会将一个景观划分为局部的地理区域,比如耶路撒冷就被分成第一部分“大卫城”,第二部分“圣殿山”等。我还会把每个部分都在架空图上清楚地标明,并在记事表上叠加相应的颜色编码,这样就能直观地让我对整个作品做到了心中有数。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圣殿山部分底部结构工作进展图片

特里萨:你划分的区域是连在一起的,还是相邻的?

罗科:各个区域相连的地方都有一些墙体,连在一起之后就看不到了,用的是类似机械销之类的结构零件。我觉得最难的也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让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却又相对独立。例如,街上的瓷砖和断层线的搭建、温度的差异、空气流速、轻微的高度差等,你知道吗?不同的砖有不同的公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究、反复推敲的东西。

特里萨:确实,乐高的颗粒公差非常严格,在搭建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尺寸上的差异。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底层结构的遮蔽墙

特里萨:你在作品里面对于还原建筑本来细节的追求确实非常到位,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你的研究过程吗?

罗科: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因为一些小的场景或是小的建筑组成也有其自身需要表达的信息。在搭建复刻作品时,我发现,不少朋友总会被一些描述这些固有事物本身的术语或专业名词迷惑,这就要求大家必须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办法,用自己的理解来消除这类迷惑。

比如,耶路撒冷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比较极端的代表,在它身上存在着很多相互矛盾的点。要知道,耶路撒冷的历史太过久远也太过复杂,想要照本宣科地完全复原建筑根本就不现实。况且我们研究发现,有些部分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或是考古学的证据来教给你怎么去设计制作,这就必须加入自己的思考,想出自己的办法。另一方面讲,这也给了我更多的构思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我觉得我的任务就是在作品中用最好的方式阐述出我认为最正确的想法,并分享出我在历史研究中的思考。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整个模型的鸟瞰图

特里萨:这个委托作品主题是你和客户商定的,你可以决定展示最终完成的时间吗?

罗科:很幸运,我的客户给了我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这听起来确实妙不可言。当你有了足够的时间,就会更容易地把作品构思好、设计好、制作好。当然,客户指出了耶路撒冷圣地模型的大概制作要求,比如要做成公元一世纪的耶路撒冷的样子,而不是巴以战争后的耶路撒冷。这样,我就想到多参考那些中世纪著作,而不是照搬以色列现有的博物馆里的模型。我感觉,在现存的那座模型上,带有了太多当代艺术家的主观臆想和多余的猜测,无论如何都不如用中世纪著作文献做参考更有价值。

就像下面展示的一样,我想要从视觉层面上向客户展示整体气氛是由色差来凸显层次感的效果。你知道吗,从开始与客户接触开始,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件作品,我们在沟通上就花费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设计阶段的地图和记录表

特里萨:你有没有在资料内容相互矛盾或不存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重大决定?

罗科: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好界定,因为在参考历史文献资料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第二圣殿的位置,比较普遍的理论是所罗门在公元前957年建造在摩利亚山的山顶上的,但是后续历史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到历史文献及其他因素,最终确定了圣殿是被安置在一个完全空白的平台中间,而这个决定与我最初的想象相去甚远。所以在众多文献之间综合分析,我决定倾向于当时目击者描述的内容,也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特里萨:你现在应该已经有很多搭建技巧,也以此搭建了大部分场景。但是有没有一些你觉得很难展现的部分呢?

罗科:之前的作品都是采用1:650的比例建造的,这个作品我也延续了之前的设定比例,所以尺寸规模上会大一些。我不认为作品之间会有很多通用的零件,尽管它们的尺寸一致。由于不同作品的风格和地域影响,或由于有些搭建技术的换代,都会导致两个作品之间很多零件和技巧不能通用。所以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很难遵循之前定好的设计流程。

好在我喜欢研究一些具体案例的小草图,思考零件颗粒的适配性,这样这个作品会朝着一个可行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耶路撒冷中城墙上使用的是人仔的下半身。至于一些比较棘手的区域,就是一个个不折不扣的挑战,但这只会让我越挫越勇,我会一直迎着挑战上的!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下城部分的工作进展图片序列

特里萨:用人仔腿作为城墙的纹理,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人仔下半身的颜色还匹配吗,还是有其他的考虑?

罗科:开始时,我只是简单地尝试一下这个想法是否可行,组合之后觉得还行,就立马采购了相关材料。此后,我们手工分离出了270套人仔腿结构。不得不说,手工分离是个痛苦的工作。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Rocco用于拆卸腿部组件的夹具

特里萨:你在建造过程中最喜欢的零件是什么?

 

罗科:应该是圣山墙体上使用的那些人仔挎包来做图案,从视觉层面上看非常丰富,也是对设计视觉和功能元素的双重体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来讲述为什么我还在使用这些老零部件和具体使用方向的原因。其实,这些并不是突发奇想,我一直都想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视觉效果又能在搭建过程中产生凝聚力的部件。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圣殿山城墙上的人仔挎包

特里萨:我很欣赏你拼搭作品的一个点就是,你在拼搭的时候会找到不同的方向,还能用一些特殊的零件达到想要的效果。以下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例子。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相邻的大灯砖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Wedge plate在其两侧作为阶梯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一扇非常古老的窗户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用五角形的透明瓦片显示水的下降流动

特里萨:我知道你的梵蒂冈模型里有几条绿蛇,你有没有在这个模型中也偷偷地放入几只小动物?

罗科: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这个作品里面几乎没有具体的乐高动物形象出现。但是,仔细观察却会发现一些动物元素穿插其中。比如:沙绿色的独角兽角、圆锥形的青铜器、《圣经》中的骷髅脚、《我的世界》中的狼头、最难得是单一狮子头砖。

特里萨:我确实找到了,不过也花了点时间。其实它存在的位置刚刚好,需要一点想象力才能发现它,对于那些喜欢这些的人来讲是一个挺不错的附加任务。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正在进行的工作图片,图中是用作青铜器的独角兽角

特里萨:你在滨海部分用的2×2地图印刷瓷砖效果呈现的非常好,我知道庞大的数量会让类似的部分变得很难。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是选择标准吗?在零件选择上面有什么心得吗?

罗科:是的,我确实会有多重考虑。多数情况下,我会在Stud.io或是bricklink上仔细观察需要注意到的细节。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的部分我会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将一些特殊细节记录下来。比如你提的实例中,印刷元素的地砖一开始并不是我的首选,直到我在大卫城上用了1×1挂锁图案砖,我突然意识到几种印刷元素搭配在一起的话,构图可能会更平衡一点。其实摩天大楼更适合单一的印刷元素,但是这种复杂的场景使用单一印刷元素可能会表达不出它本身想表达的文化意义或是历史内涵。用多种印刷元素的话,会让它们结合得相得益彰,能从多角度去理解它本来的文化意义或是历史内涵。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阳台上的印刷地图砖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露台上的印刷地图砖

特里萨:因为古城容易识别的建筑和地标比较少,所以在小场景的建造上很容易出现雷同性,你是如何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呢?

罗科: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视觉刺激较小的下城区密集性住宅之后,我以为只是城市的无序扩张,并不值得花费精力去设计这一部分,但是把它与视觉刺激较大的稀疏宽敞的富人区相比,从视觉层面上就能凸显出阶层差距与历史背景。尽管这些部分只是20块砖头厚的下部结构,但是如果去掉这部分的话,整体就会缺少历史的厚重与肃穆。之前的SPQR作品里,我去掉了相当一部分的罗马帝国,不过现在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我认为视觉刺激较小的区域存在是不可或缺的,视觉刺激较大的区域例如圣殿山,在城市的任何一点都能确定与圣殿山的相对位置,这不仅从视觉层面和艺术层面确立圣殿山的位置,也从历史层面确立了圣殿山的位置与地位,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有着无数这样的视觉效果。之所以我可以避免雷同,是因为这些古代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建筑,除了希律王的双子宫。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下城

特里萨:这种尺寸惊人的作品你是如何拍摄的呢?

罗科:你不妨来看看我的公寓,现在基本是用来拍摄照片和视频了,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中间被白色纸质背景覆盖,其他东西被堆放在两侧。我对摄影师所展现的对于灯光和背景编辑方面的专业程度印象非常深刻,我也在跟着他们学习。任何一件艺术品都离不开艺术家的个人理解,照片和模型的最终稿也是作者对主题的阐述。虽然最后我没有亲力亲为,但是我觉得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也是可行的。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听罗科娓娓道来~关于乐高版耶路撒冷创作的那些事儿! -1

罗科的摄影设置

特里萨:如此规模的作品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又耗费精力的工作,你是如何管理这一切的呢?

罗科:这是一个很难客观讲述的问题,每一次收官发行的准备工作都是令人恐惧的。那些一直关注我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我现在很少透漏和工作进展有关的东西。只在作品发行之前发布一个简短的预告,将所有东西和盘托出,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惊喜了,更多的是已经建造出来的事实。除了建造之初会考虑少数人的意见,我没有其他任何方面的负担,因为我会遵循我的内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建圣贤城)。至于发行日的各项准备工作,我总是以为我准备好了,这样就可以睡个好觉了。但是两年举行了四次这样的活动之后,情况好像不一样了。好像分享出来的东西、讲述的故事、描述的问题、构建的下一个作品是为了能引起轰动、明确受众、推销产品而做的。

特里萨:非常感谢你能跟我们分享你的制造过程和你的设计理念;也感谢你对作品的初心和奉献!

扩展阅读:

圣城巡礼——带你走进乐高版耶路撒冷的世界!

乐高微缩沙盘的神!MOCer访谈录

600岁故宫生日快乐——带你走进84000片乐高拼成的紫禁城!

····· End ·····

评论